一、102年柬埔寨
1.辦理兒童營隊,提供孩童多元的刺激與學習。
2.環保教育,例如:協助孩童洗頭,減少頭蝨的發生狀況。
3.提供家庭用民生用品(例如:沙拉油),維持基本生活需求。
4.協助解決當地社區部分水源問題。
5.帶學生動手做串珠,提升小孩對美的感覺。
6.舞蹈教學Jesus is the rock,藉由舞蹈表演帶動兒童營的氣氛及提高音樂素養,並經戲劇表演Dark into Light,感官刺激與多元思想。
7.編制英文課程教材,除訓練本校學生如何以教材教基礎英文,並教導當地兒童及青少年基礎英文以對話、圖說、遊戲的方式進行以增強他們對外溝通的能力。
8.帶領當地小朋友玩遊戲,促進情感交流之間沒有隔閡,運用青年志工之專長與知識技能,協助柬埔寨之貧童與居民,提昇臺灣形象。
二、103年柬埔寨
1.教學生英文、農村探訪、舉辦兒童營會、替當地孩童洗頭,並教他們刷牙。據導遊說,當地人會說英文薪資立刻跳級十倍。所以,柬埔寨學生學習意願極高,企圖心旺盛,令本校學生受到莫大鼓舞。
2.當地衛教知識缺乏,該年重新編了輕快的刷牙歌、配合活潑可愛的簡單舞蹈,以引起孩童刷牙的興趣,並傳達知識。服務隊的成員來自各系,許多人原本不相識,透過此次服務,因著共同的信念而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將我們感受到的、我們擁有的愛傳播出去。
3.調整英文教學方式,藉著簡單有趣的小短劇演出聖經故事、大家親手做的可愛道具和鮮活的說明,配合英文聖經帶著神學生們練習英文。看著當地學員目不轉睛、認真喜悅的眼神,大家心中充滿了感動。
4.農村探訪,走訪了當地的鄉村部落。我們拿著從臺灣帶來的愛心物資和我們親手串製的項鍊一家一家的問候,且告訴他們耶穌的故事,為他們禱告。
5.辦理兒童營隊,總人數大約為兩百八十人,由本校學生在臺上帶動跳,除訓練本校學生表達與自信,也藉由表演帶給當地孩子們的歡笑。
三、104年柬埔寨
1.英文教學,由大家親手做的可愛道具和鮮活的說明,配合英文聖經帶著學生們練習英文。
2.舞蹈及口技(B-box)教學,在柬埔寨口技技能不常見,所以顯得很特別。每一個來兒童營會的人,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看的目瞪口呆。
3.村落探訪,在金邊的六天,由學生帶領兼翻譯,走訪當地的鄉村部落,帶著從臺灣帶來的愛心物資和我們手作小物的逐戶問候探訪。
4.辦理兒童營隊,增進孩童彼此的認識與多元學習。
5.辦理國際志工交流與服務學習反思會議,由不同國家學生,分享服務學習的心得與體驗。
四、104年緬甸
1.英文教學,這次的英文教學大部分延用7月出隊柬埔寨服務隊的教材,但緬甸當地青年英文程度比柬埔寨高,首次到緬甸服務,發現準備之內容對青少年不足。因此我們教學對象改為5至13歲兒童,並以年紀分成了三班,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2.舞蹈及口技(Beat-box)教學,因為大家不常見口技的技巧,緬甸與在柬埔寨情況類似,大家十分有興趣,場面熱絡。
3.探訪村落,該行程將隊員分成了兩隊,大部分的隊員留在瓦城繼續計劃中的服務,另外分配了3位隊員連同1位導師上山探訪,看到許多讓人感動的事情。
4.兒童營參與約80位孩童,他們非常有活力,教孩童做手作物品或語言,大家都很積極完成,讓人非常感動!
5.辦理國際志工交流與服務學習反思會議,由不同國家學生,分享服務學習的心得與體驗。
五、105年緬甸
1.課程及科學實作,我們安排英文、自然、數學、拼音,由兩位來自印尼同時是教育領域相關的研究生。他們以簡單的文法、英文詩歌教唱;數學方面,因為孩子們程度不同,所以就藉由遊戲的方式,教導他們辨認時鐘,以摺紙遊戲教導他們摺出不同的形狀,再以黑板教學,了解加減乘除;自然部分,在臺灣我們從小牛頓百科,以及網路資料,找到許多教材,構成教案,有認識雲、昆蟲、顏色、太陽、宇宙。讓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奧秘,將他們平常很難得到的知識,藉由互動方式讓他們了解,觀察生活周遭自然界的變化。
2.醫療衛生教學,透過募集物資,我們帶了許多牙刷到了緬甸。希望藉由此次宣導,讓孩子知道牙齒保健,醫療衛生的重要性。我們改編流行歌曲,讓孩子透過琅琅上口的旋律,知道如何刷牙,照顧自己可愛的牙齒。
3.辦理兒童營,大約160位的小朋友參加,我們將在臺灣準備的活動帶給他們。藉由故事讓他們了解、填寫學習單,反思生活所遇到問題!再以英文方式,演話劇一起互動,也教孩子英文詩歌,讓他們在營會中表現出來。
4.辦理第一屆南楂拉村運動大會,當我們來到山上,與恩典學校的小朋友相處幾天後,看到他們在廣場上特別興奮的模樣。他們喜歡嘗試各項運動,有籃球、有足球、有排球、還有跳大繩。不分男生、女生,大朋友及小朋友,他們總是掛著笑容,滿懷喜樂。因此,在談話中,我們突發其想,來辦一場南楂拉村運動大會。
5.服務學習反思會議,我們藉著這個機會了解各自的想法與感動,進而為這次的旅程劃下句點。大家都分享著自己的感受,在這次服務隊自己的改變,以及帶給當地孩子們的盼望。
六、106年緬甸
1.,安排英文、自然、數學、拼音等課程。英文以簡單的文法、英文詩歌教唱為主;數學因為孩子們程度不同,以遊戲的方式,教導辨認時鐘,摺紙遊戲教導他們摺出不同的形狀,並於黑板教學,了解加減乘除;自然則由小牛頓百科及網路資料中,找到教材形成教案,讓小朋友了解自然界的奧秘。課程皆以互動方式讓他們了解,並提高參與度,引起對學習的渴望。
2.,辦理室外大合唱,由社員協助合唱指導,並採用表演方式,活動中吸引村民圍觀,並相互互動,讓小朋友建立不少信心。
3.,兒童營會中,將準備好的詩歌和話劇相關活動帶給他們,利用簡單的英文唱跳歌曲及聖經故事話劇,讓小朋友更加了解,最後用分組表演呈現,讓小朋友留下回憶。
4.,辦理第2屆南楂拉村運動大會,並將小朋友分成4組,此次除籃球、足球及排球外,也加入趣味競賽,看到他們在興奮的模樣,也讓我們感到特別欣慰。
5.,透過反思會議,了解大家的想法及感受,也對服務的細部做一些檢討和改進,並在這次服務中看到自己的改變,以及帶給當地孩子們的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