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合作計畫 目標 由學校積極與當地政府、高中、社區,鏈結產學合作,結合公私協力合作夥伴,以地方共創共生機制,建立區域創新系統,培育區域發展所需人才,共同型塑區域發展願景及整合各界資源,積極推進地方永續發展。 具體措施及創新作法 一、 建立地方溝通平台 召開八斗子國際海洋村會議,結合市政府產發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深化及建立與地方創生的溝通橋樑與合作模式。辦理老闆學院,共同提升基隆在地產業生態。 二、 逐步落實文化傳承 與社區協進會共同盤點出重要文物與在地職人,結合八斗國小、八斗高中辦理文化傳承相關活動。 三、 深耕在地海洋文學網絡 本校駐校作家(汪啟疆、廖鴻基)與馬祖文學創作者形成海洋文學網絡,重塑馬祖文化印象,將課程投入至場域,進行田野調查、實地考察、資料蒐集、影片拍攝、實作課程及參訪等活動。 執行成果 一、 建立地方溝通平台 1. 辦理「公民會議」: (1) 「BC類計畫聯合公民會議」,60人次參與。 (2) 「永續馬祖-北竿鄉公民會議」,20人次參與。 (3) 107年度辦理6場公民會議,分別於基隆北海岸辦理3場、馬祖辦理3場。 2. 召開「八斗子國際海洋村會議」: (1) 召開4次校內師資會議,29人次參與。 (2) 召開2次市府/海科聯合會議,25人次參與。 (3) 召開1次公民會議,40人次參加。 3. 創辦「老闆學院」: (1) 第一期課程,計有16位老闆參與。 (2) 第二期課程,計有32位老闆及32位學生參與。
二、 逐步落實文化傳承 1. 舉行八斗職人影音比賽: 完成9支職人紀錄短片, 2部影片於周內點閱率破千,成果發表會吸引超過120位當地居民參與。 2. 重建咕咾厝: 成立八斗子咕咾厝義診站,與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合作,每月固定義診。 3. 活化工藝空間: (1) 與在地協會、中小學合作,辦理造獅頭、舞獅、點亮八斗系列活動和薯榔海水染工作坊等,計136人次參加。 (2) 工作坊類別: *1次畫框工作坊 *1次花台木工坊 *2次鐵罐頭燈籠製作工作坊 *1次影音紀錄比賽說明會 *2次探索八斗漁村 *2次走訪長潭里 *2次薯榔海水染工作坊 *8場青面獅製作工作坊 三、 深耕在地海洋文學網絡 1. 辦理馬祖文學與影像紀實工作坊 邀請知名海洋文學作家、臺灣海大駐校作家廖鴻基老師及汪啟疆老師,臺灣海大、臺北醫大、臺北大學及臺北科大約40餘位青年學子參加研習。 2. 進行微電影人才培訓 (1) 與業師合作辦理臺灣漁村現狀與變遷(二):紀錄片「北竿專輯」業界專題講座。 (2) 培育46位微電影拍攝人才。 亮點特色 漁村增值:建立海大與漁村共生共創模式 1. 與社區協進會共同盤點出3大項文物: 青面獅(顧八斗協會)、薯榔海水染(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及龍舟(八斗子社區發展協會)。 2. 盤點出9位八斗職人: 18組影像團隊報名,甄選出9組進行為期2周的跟拍作業,於社區里民活動中心舉行成果發表會及決賽。 3. 辦理老闆學院第二期課程: 為期8周課程,包含商店形象經營、行動商務購物、社群經營導流及行銷活動規劃,吸引39位海大學生及45位業者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