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推行低碳智慧養殖

培育智慧養殖關鍵人才

 

推行智慧養殖技術、培育海洋專業人才

為改善沿海養殖產業受環境變化及水產疾病影響,與宜蘭養殖業者合作建立導入海大技術資源,針對養殖業者進行水質檢測,與在地業者合作辦理新世代養殖技術場域交流活動,也舉辦智慧養殖實作見學,培養科學養殖產業人才。與在地業者合作導入健康養殖技術,活化3處閒置魚塭進行金目鱸與泰國蝦試養2處示範基地,作為實作練習場域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將學生帶入場域實作及觀摩並舉辦新世代養殖技術交流會議,導入智慧養殖技術與科技進入地方產業。

9-1-1,說明:帶學生進入場域認識智慧養殖

 

9-1-2,說明:帶學生進入場域認識智慧養殖

 

因雲林縣四湖鄉口湖鄉為漁電共生之重要場域,因此本計畫團隊積極與能源公司進行漁電共生示範案場之商洽,希望藉由示範案場的設立,將本校智慧養殖專業、以及學生導入場域,積極輔導漁電共生之發展。與此同時,由計畫團隊教師帶領本校學生,如必修課程「漁業管理」之大學部學生、本國籍與外國籍碩士生、北港農工師生一同前往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參訪雲林縣之漁電共生案場,從參訪中了解雲林縣水產養殖產業之發展,以及漁電共生於口湖地區之實踐。除讓本校學生理解新型智慧養殖,北港農工學生更認識家鄉水產養殖現況外,更作為未來於四口地區協助漁民推動智慧養殖、魚病檢測服務之依據。

9-1-3,說明:曾煥昇老師帶領本校學生參訪漁電共生案場

 

推廣無毒技術

透過教育訓練、工作坊及實地輔導,積極推動健康養殖模式。針對魚蝦疾病與水質問題,已舉辦改善養殖益生菌工作坊,協助業者運用腸道菌益生菌健康養殖技術,解決傳統用藥及抗生素問題。目前已與3間業者合作,提供技術輔導與定期追蹤水質和生物狀況,幫助業者提升養殖成效。透過推廣環境永續養殖,逐步建立業者對新技術的信心,促使其轉型為無毒養殖模式,共創可持續發展的水產養殖產業。

9-1-4,說明:辦理魚病檢測工作坊

 

9-1-5,說明:導入益生菌養殖與健康魚苗技術,提升業者平均育成率20%

 

計畫團隊透過拜訪雙溪區上林里與新基里里長,深入探討場域精準施肥與無毒耕作的可行性,成功於雙溪新基與上林里設置三處無毒友善耕作示範場地,總面積達4,200平方公尺。計畫採用有機質肥料與微生物自然農法,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打造具生態多樣性與營養均衡的農地環境。

 

與企業合作建立示範場及土壤定期檢測策略,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與資源支持,進一步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維護雙溪河流域水質,實現農業永續發展。此外,藉由示範場域向在地農戶推廣友善耕作理念,降低農戶疑慮與風險。

 

帶領學生參與種植、採收及定期水質監測。耕種過程採用有機液肥與有機肥使作物生長更為茂盛,證實適當施肥有助於作物吸收養分並提升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同時,減少氮肥使用可降低水域污染,有助於東北角山海川環境的永續平衡。同時,亦強調增加土壤碳匯,以每公噸新台幣1千元的碳權推算,每公頃農地每年可增加1,8002,000元的碳價收益。

 

9-1-6,說明:計畫團隊與企業合作,共同帶領學生實際參與無毒農耕耕作活動,協助場域夥伴進行水質與土質檢測及萵苣耕作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