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建立橫向聯繫平台

建立橫向聯繫平台

目標
本校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為整合與提升校內與校外單位溝通協調效率,逐設立社會實踐辦公室協助計畫相關事務,並由計畫主持人擔任辦公室主任,適時情知及嫁接地方技術需求、滾動式檢視及升級課程學程及計畫規劃等,降低校內整合機制間的鴻溝,並與地方共榮共好之願景。

具體措施及創新作法
一、 校內USR計畫協調與整合:
1. 定期召開USR B類與C類計畫聯席會議,由計畫主持人擔任主席定期追蹤與管考計畫,適時調整執行方針,團隊間互相砥礪與鼓勵,執行成效加倍。
2. 每月回報告各子計畫之執行進度與交流活動紀錄,由計畫辦公室整合成各月份之USR執行進度報告。
3. 本校USR計畫辦公室例行性召開工作會議,報告計畫工作進度、活動辦理情形、執行方向及遭遇困難,以供主管掌握計畫工作實際執行進度及解決問題。                    

▲ 校內USR B類與C類計畫定期會議 ▲ 各月份執行進度報告

二、 整合教師團隊與溝通機制:
1. 本校設立「社會實踐辦公室」隸屬於教務處下,協調整合校內教師團隊,逐步改進教師評鑑及升等制度、整合跨院校教師團隊等工作,並將研發長與副研發長納入計畫團隊,協調研發處引介資深及中壯教師對接地方需求,投入解決地方產業問題的行列,使在地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校務推動融為一體,顯示本校對此計畫投入與執行之高度重視。
2. B類計畫透過「潮遊和平島」電子期刊、跨領域焦點對談、聯合場域踏察、海洋文化觀光研習營、工作坊與成果展、課群協同教學等共同執行項目以強化整合、成效管控、滾動修正。

▲ USR C類計畫團隊架構

▲ USR B類計畫「潮遊和平島」電子期刊-第七期

三、 建置地方創生諮詢委員會與溝通平台機制:
與地方重要合作夥伴之貫串,從政府單位、各地區協進會及地方產業系統等,共同建立「區域創新系統」,形成與地方創生的溝通橋樑及運作模式,以達成地方「永續發展」之目標。                    

▲ 與在地居民至長譚里深入踏查 ▲ 與北竿鄉村長討論USR策進會議

執行成果
一、 校內USR計畫協調與整合:
1. 召開B類與C類計畫聯席會議共6場。
2. USR執行進度報告共9份,自107年4月計畫執行開始至107年12月,每個月分皆有一份整合性的計畫進度報告。
3. 本校USR計畫辦公室召開工作例行性會議共20場。

二、 整合教師團隊與溝通機制:
USR C類計畫教師分為由北海岸地區組成的「北海優鱻教師團隊」與由馬祖高屏地區組成的「生態優鱻計畫團隊」,由教務處主導、協調及整合各子計畫的教師社群及分工協調。

▲ USR C類計畫教師團隊組織架構
1. 「北海優鱻教師團隊」方面,由解決區域問題的整合發展計畫-
子計畫1:「北海優鱻:北海岸三漁整合發展計畫」主導、協調及整合北海岸地區所屬三個子計畫的分工、教師社群、協同教學及成果產出,橋接與轉化成為解決基隆北海岸地區「三漁」問題的科技基礎,由王彙喬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周維萱博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研究團隊曾執行教育部、科技部及漁會有關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與文創相關計畫,完成漁村數位電子書、漁村數位導覽系統、故事繪本、電商平台及文創小物等成果。
兩個以科技創新為基礎,並作為支援子計畫1的兩個子計畫包含:
子計畫2:「劍蝦:創造劍蝦新產業及文化發展計畫」由張祐維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在食品加工利用、保鮮技術等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
子計畫3:「雙花:花枝花蟹復育及保育計畫」由徐德華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曾主持農委會、新北市政府、科技部等關於花枝花蟹養殖技術的研究,在花枝繁養殖技術、花枝花蟹養殖等領域有傑出的研究成果。                       

▲ 打造基隆區漁會電商平台 ▲ 劍蝦全利用產品-劍蝦醬 ▲ 花枝花蟹養殖

2. 「生態優鱻計畫團隊」方面,由解決區域問題的整合發展計畫-
子計畫4:「生態優鱻:生態教室與聚落整合發展計畫」主導、協調及整合馬祖與高屏沿海地區所屬三個子計畫的分工、教師社群、協同教學及成果產出,橋接與轉化成為解決馬祖、高屏沿海地區「三漁」問題的科技基礎,由曾聖文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謝玉玲博士、邱佳慧博士(臺北醫學大學)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Sabrina Habich-Sobiegalla博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子計畫協同主持人,其學術專長是環境治理與區域發展,符合本計畫之需求。本計畫希冀透過德國學者的引薦與連結,與該校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Centre (Das Forschungszentrum für Umweltpolitik; FFU) 及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借鑑德國在沿海、近岸地區的區域發展經驗,例如The WinWind Project針對漁村、漁業、漁民與新能源平衡發展的研究成果與永續經營機制的政策建議。研究團隊曾主持/執行教育部、科技部、連江縣政府、經濟部技術處、經濟部工業局等有關有關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聚落發展及文創商品開發等相關計畫,完成培育創業團隊、文創商品設計開發、海岸管理分析、馬祖芹壁聚落文化資產盤點與保存與社區再發展規劃等豐碩成果。
兩個以科技創新為基礎,並作為支援子計畫4的兩個子計畫包含:
子計畫5:「藍眼淚:夜光蟲復育及生態觀光計畫」由蔣國平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曾執行科計部藻類研究的大型整合型計畫,在氣候變遷對藻類行為模式影響等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
子計畫6:「褐藻:藻類復育及永續漁業計畫」由黃培安博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曾主持農業科技研究院、海墾社會福利基金會等關於褐藻養殖的計畫,在褐藻養殖、藻類應用等領域有傑出的研究成果。

三、 建置地方創生諮詢委員會與溝通平台機制:
107年度共辦理33場實踐計畫策進會議,分別於基隆北海岸辦理25場、馬祖辦理8場。


亮點特色
透過公民會議建立地方共識
1. 定期分析地方需求:
因為場域的需求與問題往往具有在地獨特性,並會牽涉地方不同社群的利益分配問題,在對接地方需求時需十分謹慎,由下而上,從各地區公民會議定期匯集關鍵問題與困難,至地方創生諮詢委員會定期討論解決方案與資源投入。
2. 強化地區公民會議的深度與廣度:
本計畫為聚焦地方需求、喚起民眾意識及考量地方生態,於試辦期所舉辦之公民會議為小型的地區公民會議,希冀由小型公民會議逐步擴散正能量及影響力,吸引更多社區居民投入社會改造工程。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