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強化學生跨領域學習

■推動問題導向式課群模組

 

課程設計讓學生更勇於嘗試未來議題導向的研究,主題規劃以產業創新為優先,如:離岸風電、漁電共生、物聯網、生物醫學、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除前述主題外,其他設計應結合兩個(含)以上不同領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搭配競賽活動,以成果導向探究學習能力,串聯跨域學習。112學年度共有「導入Chat GPT技術建構智慧觀光課程模組」、「跨域設計X永續未來」、「智慧港埠與綠色航運」、「高齡化世代新穎技術食品專業人才培育」、「海洋法政產業的創新思維」及「水產資源永續經營」等6個課群,期中成果分享優勝前三名另有獎勵機制。

其中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執行「水產資源永續經營」課群,成果產出獲選第一名,課程發展方向為「水產資源」、「資源評估」、「永續經營」三大類別,各類別皆包含跨年級之串聯課程,目的在於利用漸進式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提升海洋生物資源及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與技能,並且於課程的分組活動中學習團隊合作、工作分配、溝通技巧、發現及解決問題之能力。(參見圖5-3-1) 為評估學生參與本次專業競賽活動之成果,活動要求在完成所有關卡及實作後,參賽隊伍將參賽過程製作成競賽報告書一份,內容需包括完整記錄參賽過程,專業知識撰寫、實驗製作及任何補充相關資料等。學習成效項目分為學習態度10%(出缺席)、積極性10%(主動)、分工情形10%(團隊合作)、提問10%(學習新知之延伸)、閱讀理解10%(對於課群主題與實作實驗之理解)及書面審查40%(內容完整度與創意度)、主辦學生評分10%等面向,由學系教授共同檢視學習成果,以100分為上限。該課群參與教師6人、學生370人次。(競賽活動文宣參見圖5-3-2)

圖5-3-1,說明:「水產資源永續經營」課群架構設計

 

圖5-3-2,說明: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辦理競賽活動文宣

 

■培育國家重點領域跨域人才

 

111學年度第2學期成立「離岸風電學分學程」及「智慧航運系統學分學程」培育國家重點領域跨域人才,「離岸風電學分學程」應修學分數至少為20學分,其中核心必修課程至少5學分(參見圖5-3-3);「智慧航運系統學分學程」整合本校與智慧航運相關之基礎課程、負責智慧航運系統學分學程之課程安排及其認證制度、使修課學生獲得完整之智慧航運教育,並協助國內政府單位及企業界培訓智慧航運系統人才,本學程應修學分數至少為21學分,其中核心必修課程須修足6學分(參見圖5-3-4)。

圖5-3-3,說明:離岸風電學分學程課程規劃

 

圖5-3-4,說明:智慧航運系統學分學程課程規劃

 

■跨校共享多元課程

 

本校與北醫、北科、北大籌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共享跨校課程資源,提供本校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鼓勵學生發展第二專長

 

鼓勵學生修習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次專長及微學分課程,培養學生第二專長。112年82位學生提出輔系申請、69位學生提出雙主修申請,學分學程證112學年度第1學期核發99張,以及本校各系皆設有跨領域次專長,各次專長約9-12學分,通過次專長核發次專長證書(參見圖5-3-5)。

圖5-3-5,說明:本校各學系跨領域次專長課程表

 

■辦理暑期密集性跨域課程

 

112年7至8月期間開設「跨數位科技領域高階課程」(4門課程,每門認列2學分)、「高階講授課程」(5門課程,每門認列2學分)及「實作課程及產業實習」(2門課程+工作坊,課程分別認列1學分)等三大面向課程模組,提供學生暑期修課時間及學習跨域食品科學創新課程。

 

■鼓勵教師跨單位籌組教師社群

 

社群由3-5位教師組成,並自行推舉一位本校教師擔任召集人,社群成員以團隊為單位,至少本校兩個(含)以上不同單位之教師共同組成,或本校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教師共同籌組,惟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教師至多一名為限,促進教師跨域學習與合作,112年本校共計22個教師社群,希望經由教師跨域交流,提供本校學生跨域學習的知能。

 

■推動雙師共授課程

 

規劃共時授課計畫,由本校兩位以上不同領域之專任、專案教師合作,共同設計具跨領域整合創新內容之課程,並於相同時段共同出席授課,帶領學生學習跨領域內容與思辯的過程,教師除了本身專業領域,尚需培養授課默契,以期規劃出精彩的跨領域課程內容。希望藉此以跨領域的思考方式,結合不同領域師生交流學習與討論機會,培養學生具備思考、實作、批判的統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