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牽罟文化實驗室-海洋文化資產的科學知識與實踐

牽罟文化實驗室-海洋文化資產的科學知識與實踐

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之一,漁村更是孕育海洋文化的基礎,宜蘭沿海有著傳統的牽罟文化,為改善漁村逐漸沒落、傳統漁村文化消失等問題,本計畫團隊協助宜蘭社區重新找回逐漸消失的牽罟漁法,將傳統漁業文化轉型為體驗遊程,設計了「牽罟文化實驗室」的環境教育課程,與港口社區合作,培訓社區講師與牽罟志工隊,帶領參與體驗的民眾或學生透過拍照的方式,將牽罟漁法捕捉到的漁獲蒐集上岸,透過專業解說,將拍照後的漁獲上傳至網路資料庫,再由海大專業團隊進行物種的辨認及分析,讓遊客認識自己所捕撈的漁獲物種,達到海洋永續教育意義,深化加值現有遊程,與在地漁村共榮共創。

計畫團隊以傳統漁業文化為主題,設計體驗行程,與一般體驗活動不同之處在於,我們融入了公民科學 (citizen science)的角度,與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在體驗傳統牽罟漁法後,將捕到的漁獲進行分類、拍照及記錄等工作,讓體驗者一起加入公民科學的行列。透過此種共創合作教育模式,參與其中的社區居民、遊客或學生,不僅能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親身參與數據收集和資料分析,也可能會發現過去未曾注意過的海洋生物與文化。

同時,本團隊也協助社區培訓專業講師及輔導社區申請海委會海保署海洋公民科學計畫,該計畫的通過,不只建立社區對於地方特色及漁村議題的信心、增加地方居民的地方認同感和凝聚力,也強化其海洋保育觀念與科學資訊的獲取方式,提供一個促進漁村傳統文化保存與增加在地收入的新途徑。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