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海洋產業產學合作
建立國家重點產業產學共同培育機制
本校積極拓展產學合作,致力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務學習機會與職場經驗,從而強化其專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例如,與東錨臺灣有限公司合作,除了共同研發離岸風電浮式基礎技術,還提供實習機會並安排業界專家進行專業指導,致力於培養未來浮式風電人才;與天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業者提供業界案例協助設計並共同規劃能源與海洋領域專業課程,也提供實習與見習機會,並指派專業導師指導學生完成實務工作。雙方也將共同推動職場技能培訓與認證計畫,提升學生專業能力,並定期舉辦職涯博覽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共同培育魚電共生領域人才。此外,本校與觀光旅遊業也積極合作,與雄獅旅遊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產學交流,提供郵輪工讀專案及旅行社實習機會,並舉辦挪威郵輪旅客港務工作說明會,為學生提供地接服務教育訓練,本次共有70位學生參與。在永續發展方面,本校與鴻海、陽明海運保持長期產學合作,並結合企業ESG策略,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培養具實務能力的海洋專才。從112年起至今,專案涵蓋新式魚礁、藻礁、珊瑚復育及海洋教育等領域,已有超過50位研究生與大學生參與。截至113年,本校已簽署134項產學合作備忘錄,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助力其未來職業生涯發展。
圖11-2-1 說明:海洋大學、鴻海科技集團及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三海攜手推進海洋永續發展
產學攜手, 創新研究共創未來
本校在產學合作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在多個領域展現卓越實力。例如,與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及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於「2024內政黑客松」活動中,以「料水機先,未淹已備」主題榮獲金獎,展示了海大在智慧防災領域的創新與實力。除此之外,團隊在「雨水下水道測量與監測資料之應用分析」專案中,透過普查與GIS數位建置強化排水系統管理,成功獲得「空間資訊永續應用獎-數位治理組優良獎」。與榮成永續發展環保基金會自108年起攜手合作,本校獲研究資助超過1,900萬並完成多項研發,包含華健教授的「海星」海洋垃圾清淨系統、黃培安副教授的海藻漿開發、徐德華助理教授的環境DNA技術偵測物種、莊季高教授的無人機廢棄物監測,及藍國瑋教授的保育型漁具改良等,充分展現本校在環保與永續科技上的卓越貢獻。此外,與鴻海科技集團簽署的「永續海洋-循環資源」產學合作備忘錄,標誌著雙方共同致力於海洋生態多樣性與循環資源的永續利用。再藉由與尊弘環保公司的合作,將廢棄建材系統化回收並轉化為3D列印材料,根據海洋環境需求,打造適合各種物種生存的魚礁與藻礁,營造水生動植物棲息與覓食的海洋牧場,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共存的目標。
本校的科研成果亦在「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得到充分展示,榮獲9項獎項,包括金、銀、銅獎及企業特別獎。黃意真教授團隊的「可溶性石蓴多醣微針」獲得銀牌及大江生醫企業特別獎,蕭心怡教授的抗菌薄膜也獲得銀牌。其他成果如黃培安副教授的褐藻醣膠獲得銅牌及企業特別獎,陸振岡副教授的智慧水產投餵系統獲得金牌,而謝君偉教授的影像處理系統及張忠誠教授的自動化箱網沉降系統分別獲得銀牌。這些科研成就不僅證明了海大在創新技術領域的卓越表現,也進一步觸發了更多產學合作的契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11-2-2 說明: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海大再創佳績 共獲9獎殊榮
提供獎助學金,共育專業人才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光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建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建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獎學金、NX臺灣國際物流及日本海事協會等公司,持續提供獎學金鼓勵優秀清寒學子於經濟無後顧之憂。其中,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兩年捐贈總計金額近達1,400萬之教學設備協助教學型實驗室升級更新,提升人才培育效能;另傑出校友李三富自112年12月起捐助本校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共新臺幣1,000萬元,支持培育具國際視野的漁業人才。且為學生提供赴美實習機會,增進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同時協助臺灣留學生在美就業,對學生發展貢獻良多。
圖11-2-3說明:左圖:海大與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之教學設備捐贈儀式;右圖:傑出校友李三富之捐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