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在地實踐扎根計畫

在地實踐扎根計畫

目標
促進教師深入了解在地發展面臨的困境與轉機,結合學校及基隆在地資源,構築學校和地區的社會鏈結和溝通平台,協助當地產業創新解決目前社會發展所缺,縮減大學、社會間的差距,建立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新典範。

具體措施及創新作法
一、開設創意創新創業學程(三創學程)
1.課程結合在地場域實踐:教師帶領學生組成跨領域跨科系院方式深入場域實作,結合在地社區團體、在地產業等資源,走入社區之在地實踐,讓學生瞭解地域發展和當地文化、產業內容和特色,減少學校和社會(社區)之差距,創造課堂外的第二個學習場域,並且從中幫助在地。
2.以解決場域需求為課程設計導向:課程透過進入場域實作,瞭解場域並進行實作體驗,讓學生學習多元技能外,亦能讓學生與鄰里問題解決連結在一起,具有幫助社區解決問題的實質功能。
二、學校教學與研究團隊進駐場域:
為能將學校教師教學及研究成果應用於場域,由計畫團隊進駐場域實踐,深耕大學實踐理念。


執行成果
一、以場域為實作課程計有65門:
包括海洋科技導覽解說與實習、數位漁村與社會實踐、海洋觀光遊憩概論、創意行銷企劃實務等課程,進入北海岸與馬祖場域實作,協助建立八斗子漁業文化影音紀錄、培訓為海洋科技博物館導覽員、製作馬祖多國語言生態文化導覽手冊等。
二、北海岸場域推動成果
1.漁村文化數位典藏:社區導覽結合街拍競技,共計13隊、60人次報名參加(包含國外團隊)參與活動,完成60張照片及故事敘說。以廟會形式發表成果,計約有400人次(含當地居民)參加本次活動。                    

▲ 由計畫主持人與得獎團隊合照 ▲ 美好這一天活動海報

2. 打造在地特色漁村空間:
※ 本校師生與社區於7-8月進駐八斗子,共6次古厝清潔,每次清理出兩台3.5頓卡車的垃圾及廢棄物,為期兩個月,共計120人次參與,由海大及夥伴學校同學、當地居民一同參與,清理八斗子咕咾屋環境,營造出社區新空間。
※ 整理2間咕咾屋、盤點18間咕咾厝,並進行數位地圖標示。並與社區共同開設12堂咕咾厝相關課程及活動。                    

▲ 清掃八斗子古厝活動海報 ▲ 清掃咕咾屋過程側拍

3. 復育「雙花」育苗及復育工作:
本校進駐貢寮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進行「雙花」(花枝、花蟹)的育苗與放流工作,開發花枝培育技術,同時結合福連國小進行種苗放流,推廣海洋教育。本年度花枝放流達1萬隻以上、辦理20場以上花枝復育導覽及介紹。                    

▲ 6/8世界海洋日活動合照 ▲ 由徐德華老師導覽花枝復育

三、 馬祖場域推動成果
1.培育生態解說員及海洋環境教育尖兵:
※ 本校「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研究團隊於2018年2月5日於塘岐國小舉辦「生態導覽人員培訓」研習營,共約50位青年學子參加研習。
※ 本校海洋中心蔡昇芳助理研究員2018年8月24日於連江縣產發處4F會議室提供「馬祖藍眼淚解說員研習課程」給與當地導遊及民宿業者,共約23人參與。                    

▲ 蔡昇芳助理研究員簡報實況 ▲ 參訪馬祖藍眼淚生態館

2. 技術導入場域,創造馬祖新契機:
※ 成功大量培養夜光蟲,提供馬祖藍眼淚生態館內體驗區30缸展示缸,夜光蟲量至少3,000,000隻,進行展示與生態教育。於非藍眼淚盛產季節時也可一睹藍眼淚樣貌,增加當地觀光人潮。
※ 食品科學系研究團隊證實「馬祖淡菜」具有生殖保健效果。馬祖養殖戶八月參加「臺灣美食展」,500斤的馬祖淡菜搶購一空。
※ 馬祖東引北海坑道轉型進行復育龍蝦基地,為東引創造產業亮點。
3. 漁村文化、觀光導覽典藏:
透過課程產出1套詩歌與攝影集、5本多國語言對照文化與生態導覽手冊、6支觀光行銷微電影、1支歷史文化微電影、1個「看見馬祖․智慧海大」AR智慧導覽APP系統。


亮點特色
協助漁會架設電商平台,銷售量大幅增加:
學生進駐基隆區漁會實習,今年魚貨電子商務平台第三季銷售量較去年整年度的銷售量整整增加8.6倍;也比前年同期高出近30萬的銷售量,年產值已超過100萬元。
                   

▲ 協助架設漁會電商平台 ▲ 漁會2名實習生

二、青年洄游場域:
本年共計6名同學續留在地就業,已落實青年在地就業。
※ 2名於基隆區漁會。(待遇高於大學畢業普遍薪資,上看碩士級薪水36,000元)
※ 2名於海洋種子遊艇管家公司。
※ 1名於昇鴻國際遊艇碼頭顧問管理中心。
※ 1名於基隆市政府產發處
※ 2名碩士級畢業生於馬祖藍眼淚生態館夜光蟲培養室。
※ 1名於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