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策略架構

        過去教育扮演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逐漸式微,城鄉差距及弱勢教育資源平衡,是高等教育應思考之責任。我國現有助學措施除提供經濟扶助面外,亦逐步擴大至入學面、學習輔導面及就業準備面協助弱勢學生,以利經濟弱勢學生透過教育獲得社會流動之機會。

        本校104學年及105學年獲得教育部大學校院弱勢學生學習輔導補助計畫共計1000萬元補助款,逐步推動弱勢助學照顧及圓夢計畫。整體弱勢助學學生,由102學年度203名至104學年度增加至229名,104學年日間學制學士班新生弱勢學生人數增加比率為11.59%,總體弱勢學生(627人)佔全校學校總人數(7375人)8.27%,經由「璞玉發光」社群,透過執行力學程及職涯企業參訪營系列軟實力培養,協助弱勢學生執行圓夢專案。


(一)完善弱勢生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高等教育是社會流動的重要機制,因家庭社經地位與城鄉差距影響之弱勢族群,透過簡化甄選程序及給予甄選補助、研議就學貸款改革等,提升大學人才來源多樣性,逐年增加2%的弱勢學生就學比率,促進弱勢學子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確切實踐國立大學之高等教育社會責任。提供就學學雜費等補助、提供實質減輕生活負擔措施、成立弱勢輔導推動小組建置資源彙整平台等、建立客製化學業輔導機制、辦理圓夢專案工作坊、設置產學合作及創業服務窗口等,提供職場軟實力之職涯增能資源,協助經濟弱勢學生透過高等教育提升能力,全方位提供弱勢助學資源。與過往不同的是,創辦同溫共學,削弱經濟相對弱勢之階級標籤,透過跨學系之導師、同儕、業師等全人照顧,給予每個弱勢學生在學期間之深度關懷,促其助人自助,落實社會正義,並獲得社會流動之機會。

圖 1 執行策略一


(二)調降生師比,改善專兼任教師結構比例

        本校積極延攬優秀教師任教,尤其海洋相關領域,降低師生比,並提供新進教師友善環境。透過本校優質樹人育才之傳承機制,以全面提升本校教師教學與研究能量,以多元專業素養及創新教學法,得以讓優異教學研究可列入教師多元升等。

        近年來,高等教育在國際化、少子化、教育機會普及化及公部門經費緊縮等等因素下,均衝擊到大學內外部組織,因此,如何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便成為各大學積極構思的議題,其中又以校務研究為當前探討校務專業化行政管理中最受矚目。因此本校透過校務研究辦公室運作,藉由科學化的調查,以實證資料為依據的決策文化,改進學校辦學方式,並且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追求達成校務永續發展之目標。

圖 2 執行策略二

(三) 辦學資訊公開,發展隨進隨出的終身教育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已是國際趨勢,然積極推展校務研究工作為現今辦學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本校透過運作校務研究辦公室、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等,以適度公開重要資訊,使學校負起績效責任外,同時可消弭學校與學生資訊不對稱現象,以保障學生受教權益,同時藉由將資料轉換成有應用價值的資訊與智慧,協助學校追求真、善、美的管理、運作及發展。

        為展現高等教育的優質教學,提供更多元化學習管道,且具多樣性的知識來源,本校期打造隨進隨出的終身學習環境,翻轉傳統的正規學制,使學習更具彈性,以推廣開放式大學的精神。

        近年來,高等教育在國際化、少子化、教育機會普及化及公部門經費緊縮等等因素下,均衝擊到大學內外部組織,因此,如何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便成為各大學積極構思的議題,其中又以校務研究為當前探討校務專業化行政管理中最受矚目。因此本校透過校務研究辦公室運作,藉由科學化的調查,以實證資料為依據的決策文化,改進學校辦學方式,並且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追求達成校務永續發展之目標。

圖 3 執行策略三

登入成功